正在阅读:阜南县新村镇简介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走进阜南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阜南县新村镇简介

转载 超级管理员2021/09/03 00:00:0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新村镇 作者:新村镇 7120 阅读 0 评论 16 点赞

阜南县新村镇简介

一、基本概括

(一)地理位置

位置:新村镇位于阜南县西北部,东与柴集镇接壤,南与王店孜为邻,西南与临泉县土坡乡连接,西邻临泉县老集镇,北靠颍州区马寨乡,东北接颍州区西湖镇。地处东经115°30´35´´—115°39´55´´,北纬32°30´35´´—32°39´55´´之间。镇境东西长约15.8公里,南北约9.99公里,域区面积62.14平方公里,南距阜南县城25公里,东距阜阳市城区26公里。

地形:新村镇地处淮北平原西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为带状坡洼易涝区,平均海拔26米,境内土质多系黄、黑、青土壤。

气候:新村镇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年平均降水量约880毫米,常年日照2250小时,无霜期约222天。

水文:新村镇境内河流属淮河水域。主要有小草河、三十里河、中心大沟等。小草河:源于临泉县赵庄境内,东流至润河。在新村镇境内长10公里,流经杨湾村、鑫建集村、郑寨村、张楼村等,流域面积4万平方公里;三十里河“西与临泉接壤,东流至阜阳西湖,流经新村镇内天棚、梁寨、刘老等村,镇境内长8公里。中心大沟:源于杨湾村长子街入境,经杨湾村、新村村、于洼村、鑫东村、白郢村、刘老村流入阜阳西湖,镇境内长18公里。

(二)行政概括

新村镇前身是新村乡。1992年3月,因撤区并乡,由原郭洼乡、新村乡、天棚乡合并为新村镇。新村镇辖11个行政村,205个自然庄,355个村民组,12677户,人口57640人,耕地面积5.9万亩,11个村委会分别为刘老村、天棚村、白郢村、于洼村、梁寨村、鑫东村、张楼村、郑寨村、新村村、杨湾村、鑫建集村。

二、历史沿革:

新村镇解放前属于阜阳县天棚乡,1949年设新村乡,属阜南县;1958年成立新村人民公社,1984年设新村乡,1992年3月撤区并乡时将原郭洼乡、天棚乡、新村乡合并设立新村镇,镇政府驻地郑寨村。

三、经济发展概况:

新村地势平坦,多系黄、黑、青土壤,草河横贯东西。该镇整修草河河道,新开挖大中型沟塘7条,建涵闸3座,打机井300多眼,小口井1000余眼星罗棋布,基本达到旱涝保收。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大豆、玉米、红芋等,2015年粮食总产量达3.4万吨,其中小麦平均单产突破410公斤,个别高产田块突破550公斤,玉米平均单产突破480公斤,个别田块突破650公斤。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蔬菜、药材、生姜、芦蒿、油菜等,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全镇重要经济支柱。于洼村的芦蒿每年稳定在1000亩以上,被认定为无公害产品,销往武汉、南京、上海等各地。桑、槐、椿、泡桐、大关杨等杂木树种质高量多。500多亩优质竹园,墨绿吐翠。

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带动了种、养、加等,百业具兴。全镇现有大牲畜存栏980头,生猪13260头,能繁母猪768头,山羊3465只,家禽25万多只,禽肉产量100吨,禽蛋产量180吨。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现有机械修配、缝纫、蔬菜脱水、水泥预制、太阳能热水器,轮窑、皮革、皮鞋、皮包、编织、家俱、运输、建筑、养殖、粮油棉加工等企业,饮食、商店等服务行业发展迅速。目前,全镇有各类企业303家。

新村镇人杰地灵,物阜民裕。该镇千方百计招商引资,想方设法活商兴企。镇党委、政府热烈欢迎回乡探亲的港澳台名流和各界有识之士及返乡创业人员,来新村投资办厂,献策献计,共同描绘强镇富民的小康蓝图。2010年,共引进项目7个,引进外资5200万元。

四、社会事业:

(一)科、教、文、卫状况:

  新村镇党委、政府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科、教、文、卫大发展,现有公办中学2所、公办小学9所、公办幼儿园3所、民办小学2所、民办幼儿园2所,学生7400人,教职工269人,其中:中教高级8人,中级职称120人,初级职称141人;达到“普九“标准。认真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大力新建、改建校舍,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全县率先完成教师周转房用地调整,全镇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率再创新高,被全县评为公办学校第一名。文化站、农家书屋、有线电视台、业余剧团等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全镇新建农家书屋9个,为农民提供科普文化知识;新建镇文化站1个,办公楼1栋,建筑面积460平方米,内设图书室,阅览室、放映厅、健身房等,站内音乐器材、健身器材、电脑电视、图书音响、唢呐喇叭等样样齐全,使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该镇现有卫生院1所,1600平方米的门诊大楼、住院部大楼两幢,医疗设备齐全,医护人员42人。新建卫生室11所,村级医生68人,为群众的健康提供了可靠保障,基本上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镇可医。2011年农民参合率达98%以上,截止到11底全镇农民共报销医疗费198万元,切实解决了农民因病返贫问题。

(二)交通、邮政、通讯、电力等状况:

新村镇交通、邮政、通讯、电力状况形势喜人。柴新路横穿镇境,赵马路纵跨境内,新天路穿梭全境,75公里村村通水泥路连接镇与村、村与村、村与庄,四通八达,晴雨通畅,车辆川流不息,班车通往阜南、阜阳、合肥、南京、上海、杭州、东莞等城市。1994年实现了户户通电,户户通邮,程控电话直拨全国。电视网络,手机网络,电脑网络覆盖全境,家家有彩电,户户有电器,手机拥有量3.2万部,大小车7866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达标,派出所警力充实,网络完善,无重大社会治安案件,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三)城镇建设及居民生活状况:

该镇自1992年起拉开小城镇建设发展柜架,目前全镇共有新村、天棚、鑫建集三个集镇,三集市街道宽阔整洁,两侧楼房耸立错落有致,别具风格,集市贸易繁荣,八方客商云集,摊点分行就市,商店、饭店、银行、粮站、医院、邮电、食品站、幼儿园等各行业一应俱全。投资二千多万元的新村苏果超市,座落在新村集中央,它是一个批发兼零销的综合大型超市,货物齐全,品种繁多,物廉价美,内设儿童游乐园。在做好小城镇建工作的同时,立足实际,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抓好机遇,超前搞好规划,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引导农民有序建设美好家园,将全镇205个自然庄合成11个中心村,78个居民点的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结束,初步实施了乡村综合治理工程和部分旧村庄改造工程,一个“乡村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建设规范,设施完善,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建设工作正在初具规模。

新村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三农”的各项政策,积极探寻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出台了一系惠农政策,2010年全镇人均纯收入3850元,比1992年人均收入780元翻了近5倍,确保了全镇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在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大幅度增加,生活质量发生了深刻变化,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农民在吃、穿、住等基本物质生活逐步得到解决之后,生活消费支出开始投向更高的物质生活享受和精神生活享受方面上来,生活消费支出结构不断优化,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近年来,空调、热水器、移动电话、摩托车、电瓶车、家用计算机、轿车等高档生活耐用消费品成为农民的新宠,先后进入农家,取代了过去的收音机、黑白电视机和固定电话。2、农村居民对住房要求开始追求宽敞、舒适,同时舍得花钱去精心装饰。一排排一座座新楼房拔地而起,别具一格。农村居民生活方式逐步迈向城镇化,服务性消费的需求不断上升,家庭服务社会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货币化消费程度不断提高。

五、名人、名胜、古迹:

1、明末清初兵部尚书张鹤鸣

 张鹤鸣,字元平,号凤臬,也有史书记载为号达野。生于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二十六岁中举人,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科考武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继任山东省历城县知县,贵州巡抚,兵部右待郎总督陕西省三边军务,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晋升兵部尚书。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他出任南京工部尚书,加封太子太师(正一品)。总督贵州、四川、云南、湖广、广西五省军务、赐上方宝剑。

张鹤鸣曾两次受皇上指派到贵州平乱,战功卓著,对造反者教育为主守恶必办。对为首者杀头示众,杀一儆百,对改恶从善者回乡务农,从不追纠。

张鹤鸣阅历最广,从七品、六品、五品、四品、三品、二品,直到太子太师的一品大员,阶梯式的升迁,开创了阜南历史上做官职务最高的一员。

张鹤鸣无论是做京官还是地方官,都是恪尽职守,勤政为民,每到一地都能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告老返家。晚年吟诗作赋,写有《微芦花湄集》、《飘然吟》等书。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正月,李自成起义军攻颍州,他和二弟张鹤腾、三弟张鹤松、长子张大同募兵守城,城破均被杀,全家在城内的270多名老少人全被杀戮,无一幸免。张鹤鸣时年八十四岁,葬于阜阳城西七鱼河附近。安葬时他家几口棺同时出殡。于是便流下“张鹤鸣因头颅被农民起义军割走,又有黄金做个假人头入殓,怕人盗墓,以真假五口棺从阜阳城四门一齐出棺”的传说。崇祯皇帝念其为朝廷忠节,赐祭表,这就是所谓的“御葬”。

2、二品清官张鹤腾

张鹤腾,子元汉,号凤达,生于1554年。二十五岁中举人,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进士。曾任潞城县令、榆次县令、户部郎中和云南副使等,张鹤腾自幼聪颖过人,一生经史子集、天文、地理、文学、医学、武举等,可说是无所不精。

张鹤腾在万历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间先后任潞城、榆次县令(山西南部高原地区)。明朝年末,特别是万历年间,国穷民贫,统治阶级加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土地大量兼并,这里的人民除了饱受官府的压迫。剥削外,还有巨盗土匪横行。潞城和榆次两县都是最贫困的地区,张鹤腾到任就是救灾除匪盗。在潞城张鹤腾带书童张猛和县衙所有人员到大街为民煮粥散粥。张鹤腾深通医道,发现有病的及时投药,为饥、病者救治。城乡饥民抛弃的幼童全部派人抱到衙内,令老夫人们养于县衙,自己与儿童们一块吃大锅粥饭。后来有数百名儿童长大后都说自己是张大人收养的儿童,都姓张,以示永远不忘张大人的恩德。张鹤腾在两县先后收养的儿童有700余人。

张鹤腾把当地为首的三个飞贼砸上脚镣手铐,关在牢内,亲自看押,亲自监押游街示众后,亲自监斩了三个恶贼,还平定了附近几个匪穴山洞,匪患既除,榆次全县群众人心大快,全城欢呼,皆呼张知县张鹤腾为“张青天”,全县人民把张鹤腾当作神明敬奉。两年后,张鹤腾离开榆次县时,全县人民跪伏道旁,横幅写上“张青天”三字的并设“清官轿”、“万民安伞”相送。

张鹤腾在榆次县任职两年半,由于政绩卓著,晋升刑部主事(六品),以后又迁户部典试西粤号称“得士”。在户部分管外勤,为五品官,主要清查广西等地钱粮库银等。他清正廉洁,一尘不染,被皇帝提拔为四部郎中。后又升为云南福部政使三品。

张鹤腾在任期间,铁面无私,勤政爱民深入人间查民情,扶贫济困,不仅政务清正廉洁,他还给百姓治病,为患者解除疾病之痛苦,由于药物对症达到起死回生之疗效,时人称张鹤腾是华佗再现,当时轰动朝野,万历皇帝传旨嘉奖晋升二品官职。

3、二郎庙:二郎庙坐落天棚集东北角,东靠寨墙门口有一小塘,三间大厅,塑有两尊神像相当威武,神庙挂有“有求必应“条幅,每年”三月十五庙会”,有很多人去庙里烧香、求告、求神、求医、求福、求平安,长达三天。在解放后被拆,现被张玉栋已修整,但比原来规模小,待复修造型。

4、古井—卧龙泉:天棚有口古井叫“卧龙泉”,老年人都知道,而今记忆人不多了。“卧龙泉”坐落在二郎神殿西侧最高处,井旁有一棵百年以上的“龙爪松”。卧龙泉的传说,现仍在流传:“井水甘甜如蜜,滋润嗓子唱大戏”。井水质量不仅甘甜,而清澈之润咽喉,歌唱家、演员用后唱腔特别好,每年天棚多次唱大戏,一天两三场,唱不坏嗓子,但到别处去唱,演员唱不出来声音,吃药无效,必来天棚“卧龙泉”担水,饮后即逾。

5、天棚农民公园

新村镇天棚农民公园建于2009年3月15日,农民公园开设了农业文化展,收集陈列大量近代农民劳动生产工具、家庭纺织机具、生产和家庭用的石器,还有别具一格的石磙山,另外,树立了明末清初兵部尚书张鹤鸣、张鹤腾五块功德碑和一块卧龙碑,还有百家姓文化展和书画展等,并计划重新修建名胜古迹和开发四塘六舟,增加更多的旅游景点。

六、集镇、村庄古会、庙会等

(一)新村镇境内共有新村集、天棚集、鑫建集三个集市,人口1120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0%。

鑫建集:位于新村镇西南5公里处,该集市建于1987年2月,街道宽阔整洁,交通便利,商贸繁华。

新村集:(习称新村),清末在张庄村头兴集。因兴于附近崔集之后,一切都新,故名新村集。该集市座落在全镇中心位置,面积1.2平方公里,镇委、镇政府及其所属各站所,企业单位都驻于此,交通发达,客商云集,贸易繁荣。

天棚集:位于新村镇东北6公里处,该集市历史悠久,天棚集的由来:相传于明朝时期,张大庚、张大壮兄弟二人安葬了父、叔、兄后,总认为他们死在阜阳,魂在异乡,没有回归老家,作为孝子贤弟,应搭一个天棚,做水陆道场,对天遥祭,招魂来家。因此,就不惜重金聘请能工巧匠,在天棚故居府第前,搭一周长七七四十九丈,高七七四十九尺的招魂天棚,上有堂屋、内宅、花墙、虚门,错落有致,飞檐挑爪,突兀多姿,古色古香,色泽和谐,庄严肃穆。天棚搭好后,张大庚请来和尚、道士,在其念佛诵经七七四十九天,他与二哥在哀乐声中焚香祷告“父亲、叔父、兄长啊,快来天棚上归位吧,回故里,祖宗家人团聚”。四邻八方的人不分白天黑夜,争先恐后地前来观看,人山人海,比赶会的人还多,随着人流的增加,各地做小买卖的从四面八方云集这里,进行交易。祭奠礼仪结束后,前来观看者仍络绎不绝,于是便趁势兴集。集因有天棚而兴,也因有天棚而命名为天棚集。

(二)村庄:新村镇有11个行政村,205个自然庄,村庄的密度偏大,家宅占地较多。该镇立足实际,从2007年起,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将全镇205个自然庄合并11个中心村、78个居民点的规划正在实施,并对不分旧村庄实施工程改造。

哑叭洼村庄的由来:传说有一皇帝路过此庄居住,青蛙叫得不能入睡,皇帝说不能不叫吗?蛙声没有了,故名“哑叭洼”。

(三)古会:自古以来,新村因乡俗质朴,民风清醇,孕育了繁荣的商贸业。历史悠久的新村集,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古会,家俱、农副产品、竹编、柳编和大戏、小曲、民舞等应有尽有;风味小吃别具一格,客商潮涌,盛况空前,贸易成交额近达数千万元。

七、风情、民俗、方言、传说等;

风情民俗:

一、婚俗文化。媒妁之亲初定之后,男方要向女方派送定亲礼品,叫“下允”或“允媒”,表示这门亲事就算是“允许”了、定下来了。而旧时的允媒礼品多为衣服。送衣服不能是单数,必须是双数,即要么是两套、四套、六套,而决不能说一套、三套或五套。寓意“成双成对”。后来这“下允”又时兴给现金,于是这钱数又有了讲究。大部分人多以六、八、九开头。

本地把选择结婚时间叫“择(音zhai)日子”。日子择定以后,媒人要把择定的日子送到女方,名曰“送日子”。这送日子也有讲究:日子要写在“全柬贴”上,而且还要用“红子(即七尺红布)”包裹着。据老人介绍,要有两张全柬贴、两根做针线活用的大针、两拐子红丝线,把两根红丝线头捻在一起,从两根针眼穿过,然后别在一个全柬贴上,同时还要找两棵完好无损的大葱、大米、麦面和一点艾叶,一并装在全柬贴内,并和另一张装有嫁娶吉期的“日子”贴(这一张也叫配贴)放在一起。这针线,不仅寓意未来的新娘子有一手过硬的针线活,同时还暗示这是月下老人牵的红线,前世有缘,千里姻缘一线牵;完整的大葱上面是青的,下面是白的,不正是寓意新娘子一生“清清白白”吗?米、面寓意未来肯定要过“米面夫妻”喽。艾叶,乃爱也。寓意夫妻恩恩爱爱。可见,仅仅是“送日子”一项,就包含着很丰富的内容。

结婚仪式后,男抱斗、女抱瓶走向洞房(俗称“入洞房”)。斗,一说暗指“抖起来”,即发迹之意;另一说是暗指斗盛粮,衣食无忧。斗中还放有铜镜、秤、如意意思是“夫妻相敬,称心如意”;瓶是“守口如瓶”、“平平安安”,示意新娘不要多嘴多舌,一面惹是生非,同时寓意全家平安。

二、民俗文化。在本地,年五更到年初一午时之前,是不应解大便的,叫“存财”。谁要是解了小便,老年人便说你存不住财气。即使是解了小便,也要等初一午时之后再倒掉,包括早晨的洗脸水也是如此,都要“存到”初一午时后。以前还有年初一不吃“荤”、不动刀的习俗。

本地,凡是卖猪、牛、羊肉的地方,一律把“舌头”叫做“赚头”。因为“舌”与“折”谐音。把耳朵叫“顺风”,取意“顺”字,寓意“一顺百顺”。

卖姜的不喊姜而喊“拐子”。

赴宴吃鱼时只吃上面一半,从来不翻过来吃下面一半,避讳翻船、翻车。

神话传说:明末清初期间,有一天的早上,天地间五彩缤纷,万物竟翠,百鸟和鸣,九天玄女下来观看美景,正陶醉于三十里河风光(现在西湖公园),突然来了一无赖观其貌美,以暴猥亵她,正危机时,张鹤鸣(明末清初兵部尚书,原籍新村镇天棚人)路遇此地,帮其赶走了无赖。玄女感其恩,即拜张为义父,随张回府,住了短时间方走。临别时,玄女取出三支信香交于张鹤鸣,叮嘱说:“我乃九天玄女,义父今后如有难,可点支信香,我就下凡拯救。但没有要事,千万不要点香!”言罢飘然而去。

过数月,张鹤鸣为了见玄女和验证信香的作用,就在府第门前搭了一个结构精美的高大天棚,于其上燃支信香,玄女果从空飘降,问张鹤鸣:“义父有何要事,燃香唤我?”张鹤鸣答:“我想你了!”玄女生气地说:“我已告诉你,没有要事,不要燃香唤我。”说罢离去。

后来,张鹤鸣在阜阳与李自成起义军交战,连战皆败,料难逃命,忙燃支信香,求玄女搭救。玄女疑其义父又是想她,并无要事,故未成行。张鹤鸣见玄女未到,又燃支信香,玄女见了急忙下凡,可是已经晚了,张鹤鸣已身首两分。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